大伙好,我是验车帮杭州张师傅,在之前遇见过一个比较极品的测试案例,想了一下,还是有必要跟大伙推荐,也直接说明了无论是买新车还是二手车,购前测试非常有必要,要不然自己买的车子的状况咋样都不了解。

先介绍一下背景:用户是北京的,看中了杭州这边的一台宝马X5车子,这个车非常新,是21年出厂上牌的,现在显示只跑了几千公里。委托人和用户交流好了后,就委托大家过来验车。

整个车子验下来车子的状况给人都挺好的,唯独测试出这个车子的右后门状况不对……由于这台车整个车身覆盖件都贴了透明车衣,测量漆面数值一定会比没贴车衣的数值要厚,假如正常的话,漆面加车衣的整体厚度数值应该是较为均匀,不会偏差太大的。
每当验车遇见这种就要剖析求证了。果然右后门发现了突破口,主要有两个异常点。
第1、它的漆面数值比其他三个车门都要明显偏低,测量数值在280微米上下,而其他三个车门数值都在370微米左右,也就是右后门比其他三个门整整薄了近90微米。考虑到车门贴了车衣嘛,大概故意借助这个车衣混淆数据,也存在不是同一批次的车衣或贴车衣工艺存在差异而致使这个厚度有变化……

携带疑惑继续测试就发现了
第二个特征,右后门的上下四个铰链螺丝都是有明显的拆卸痕迹,螺丝表面的油漆破损明显,且有后描漆现象,整体比较粗糙。对比其他三个车门螺丝就明显了。综合剖析下来这个车门有猫腻……


整个车子的状况都验完了之后,刚好用户也从北京那边打飞的到了验车现场。得知这个车门状况后用户就比较犹豫了。
卖家对验出来的问题也是感到很不可思议,自己才买了几个月的车子,开了几千公里,从没出过任何险,如何或许会有这个问题呢。
委托人在经过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没买这台车,于是返回北京了。
后来得知用户当时就找到了卖车的4S店。4S店给他们讲解就是这个车门是厂商那边在出厂的时候检验出这个存在水平问题,厂商自行更换的。他们自己商家也不知这个状况,并且出具了一些所谓的厂商说明……后来这件事也上了当地某个比较知名电视维权节目。
各位看官,这算不算欺诈?厂商查出来了,哈哈,假如厂商测试车门不合格而自行更换车门,那为何漆面数值跟其他的三个车门的数值差异这么大呢?另外车门铰链螺丝厂商不能做的更完美吗,而不是这么粗糙。要了解目前不少精修二手车的维修店对螺丝拆卸修复都可以做的非常逼真。
期望用户能退一赔三,我看行!